9月24日,威海高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孙法春一行二人到山大威海工研院调研平台建设情况。山大威海工研院执行院长朱波、副院长蒋保臣,山东大学(威海)校地合作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晓军,山大威海工研院综合管理部部长乔琨等参加会议。

朱波院长详细介绍了山大威海工研院成立以来在平台建设、企业孵化、项目引进、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。他表示,山大威海工研院积极发挥山东大学一校三地优势资源集中放大作用,在“1平台+1基金+N中心”的科研布局基础上,结合发展实际构建了“1平台+1基金+N中心+N+实体公司”新的科研布局,部署了“启动—起势—启航—壮大—腾飞”的“五步走”战略,逐步形成了“储备技术服务企业—新成果开发—成果转移转化—成果产业化”的“四步走”模式;同时,山大威海工研院积极引进优势项目并筹划建设产业基金,助力企业和优势项目做大做强,在孵化企业增量的基础上,争取形成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为地区经济发展添油助力。

蒋保臣副院长表示,山大威海工研院围绕威海产业发展需求成立了10个工程中心,以山大威海工研院技术为依托孵化了10家企业,但场地空间仍是制约企业孵化和项目落地的一大“壁垒”,希望双方加强协作配合,共同推动创新工作发展。

孙法春副主任详细介绍了高区校地合作情况,并对山大威海工研院的进展情况和“N+”模式给予充分肯定、赞许。他表示,山大威海工研院的进展情况远超预期,高区有关部门将积极协助推进山大威海工研院产业基金建设、解决场地空间问题,希望双方协同共进,充分利用山东大学资源优势服务地方发展,培育增长新动能,打造发展新高地;同时,他希望山东大学(威海)组织优秀学生参观全球激光打印基地,让更多学子了解威海、爱上威海、留在威海。

下一步,山大威海工研院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,充分发挥山东大学人才、技术优势,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,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,积极打造创新新的增长点,实现创新驱动发展。
来源: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公众号
责任编辑:梁春圆 审核人:刘晓军